JV Hero创始人专访系列 l zuber创始人吴挺

2015年3月,23岁的吴挺在上海遇到一个难题:合租找不到室友。此时,他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经理的工作,典型的社会新鲜人,被高房租像大山一样压得喘不过气来,迫切需要合租分摊房租成本。

在白领人群中,解决合租室友的常见办法是在豆瓣、微博等平台中发帖,有真实需求的用户会巨细靡遗的描述自身房屋的优缺点和生活偏好;但也有中介冒名发帖,诱鱼上钩;总之,“合租”这件事情就像历险记一样,过程跌宕起伏,体验非常糟糕。考虑到上海的流动人口近千万,合租找室友其实是个重大民生问题。

吴挺同样采取了豆瓣发帖的老办法,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室友。被迫之下,他决定给自己找个出路:把难题当需求,利用业余时间自建“一起租”网站(www.17zub.com),专门服务“合租找室友”这一个小需求。

一开始“一起租”的功能并不完善,实质仍然是发帖提需求,与“豆瓣方案”并无太大差别。但自发涌进来的用户很快就达到了3,000人,每日发帖达到20到30帖,极大的鼓励了吴挺的信心。接着,吴挺又为网站加入了私信等功能,帮助当事人直接取得联系,既增强用户黏性,又提高了网站的专业服务属性。“一起租”开始变得有模有样。

运营好合租平台,最大的难题是剔除虚假房源和钓鱼帖,而这些信息往往是房产中介搞的鬼。吴挺没有选择人盯人删帖模式进行管理,这种模式的成本畸高也不是业余状态的“一起租”所能承受的。吴挺采取技术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:首先,观察、总结出中介发帖的用词习惯,进而建立了虚假房源信息的典型词库;再结合Python程序的自动化后台运营,自动删除中介发帖,极大的减轻了人力投入,也让一起租在用户心中获得了“房源信息靠谱”的美名。

IT技术是吴挺多年的爱好。早在高中时,他就是3C数码爱好者,自己开发了塞班软件的下载网站,是很早的塞班系统用户;进入大学后,又陆续参与了大型系统软件的开发、运维;甚至还干过系统交接和催款的工作。小小年龄,就有了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历练。

吴挺在“一起租”上的成功,吸引了另外两位同事一同加入;并将产品形态从网站逐步转移到移动app为主,正式打造zuber品牌。此时的时间是2015年11月。

zuber的创始人都是产品运营和技术开发出身,对移动互联网产品有着较深的理解,特别擅长用技术手段实现低成本推广、运营。例如,为了刺激用户自发推广一起租,网站要求有置顶需要的用户必须使用积分,而获得积分就必须对外推广一起租。同时,zuber还通过自动化运营方式在其他平台发帖导流,同样实现了导流环节的自动化。这样,自动化运营撑起了一起租和zuber从业余经营到6人小团队的发展历程,实现了每月新增房源400套的业绩

随着业务的发展,zuber展现了更鲜明的合租找室友的专业属性。例如,zuber在用户字段中引入了星座等新颖的字段,帮助新一代年轻人更好的了解、匹配合租室友。当流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,zuber又将服务延伸到“先找室友再合租房”的新业态,给用户带来了新鲜的体验;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“合租、找室友”的场景。

经过一年发展,截止于2016年11月,zuber取得了每月新增用户21,000人,新增房源5,000套的水平;一年间,相关业绩成长了10倍。

JV点评

“租房里的大生意”

事实上,zuber的发展生逢其时。进入2016年,国家出台相关政策,按照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”鼓励房屋出租;大量出租房源涌入市场;以青客、自如、蘑菇租房等为代表的公寓运营机构出现了出租难的问题等。zuber以其在合租市场上的好口碑,赢得了大量优质租客的信赖;逐渐形成了房客、业主、职业房东、公寓运营机构等四种身份的生态系统。其中与职业房东、公寓运营机构的合作为zuber导入了大量房源,也为zuber走细分的合租市场走向出租市场奠定了市场基础。

作为zuber的投资人,JadeValue在两个关键点上非常欣赏zuber:第一,抓住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合租/租房市场,市场空间大,跑得够好够快就有巨大的商业回报;第二,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商业问题,提供给消费者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,对旧有的解决办法有很大的提升,真正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。JadeValue欢迎更多像zuber这样抓住大众市场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商业问题的初创企业和项目找到我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