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光日:一个极客的跨文化掘金

跨文化的生活经历让崔光日敏锐的捕捉到了境外地图导游的商机。

崔光日是一位出生在吉林省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小伙子。2007年起,他一直在为韩国SK电信北京研发中心从事开发工作,经常往返于北京到首尔,是首尔各种餐馆的常客。经过多年工作,他慢慢发现了一些变化:飞机上的中国人越来越多,首尔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,在景区甚至满街都是中国人;相反的,北京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,韩国企业需要在北京进行工程开发的动力相对减弱。

崔光日对跨文化的差异有着敏锐的洞察力。1998年去北京念大学之前,他的生活环境以朝鲜族文化为主,外语课程有俄语和日语可选,而语文成绩以朝鲜语和汉语分别考试,然后以各占50%的权重加总为最终分数。更小的时候,他就对“正大综艺”这档海外旅游节目非常感兴趣,尤其对支持人在兴致高潮时突然抛出“这是什么”的问题感到特别兴奋。1998年在去北京的火车上,他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用汉语进行超过1小时的对话。而到了北邮之后,全宿舍7人分别来自安徽、广东、海南、青海、浙江等多个省份。五湖四海的生活和工作让崔光日更容易看到跨文化的差异和商机。

中国国家旅游局的官方数据支撑了崔光日的判断。据统计,2016年出境人次超过1.22亿人次,其中自由行游客超过7000万人次,出境游活动产生消费1098亿美元,人均消费900美元,中国公民持有护照的人口超过1亿2000万。出境游的增速年年超过20%。各种在线旅游产品网站和社区早就切入其中。这确实是一个庞大的市场。

不过,习惯多元化文化生活的崔光日看中了一个更细致的切入场景:地图。地图在境内早就由高德、百度等地图形成垄断地位,用户也养成了中国式的使用习惯。但到了境外,一方面,国外常使用的Google Map因为语言和使用习惯,并不对中国人的胃口;另一方面,地图上呈现的出行信息、餐厅信息、旅游景点信息并不针对中国游客,实际上让中国用户使用的并不顺手。更重要的是,因为特殊的政治政策,境内外的“地图应用”很难同一,始终存在“墙内和墙外”的区别。

崔光日的想法实际是以地图为切入点,将中国游客习惯的大众点评、滴滴打车及支付折扣等等早就习惯的场景搬到地图上,搬到海外去。这既是顺应政策的产物,也是顺应用户习惯的结果。这听起来是个可行的创业方案。

“稀客地图“是崔光日的第二次创业。2009年底,他离开SK电信,集结了5个朋友, 以真正的车库式生活,独立创建了一家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视频中广告植入的公司。不过,虽然技术和理念领先,却敌不过视频节目本身是先有植入广告,再有拍摄的实际情况而在6个月后功亏一篑。

但崔光日第二次创业又有了优于第一次的有利之处:第一,第一次创业的团队仍然回到了崔光日身边,成就了稀客地图最初的团队;第二,第一个项目之后,多年面对国外大企业的软件外包实践中,获得了更多的项目管理经验。历练越多,崔光日的想法更成熟更具体。

2015年,崔光日开始游说“旧部”并着手开发;2016年初,“稀客地图”的第一个版本正式上线,展示了理想中的那个地图的初步功能。

但是,想法容易而现实难。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及世界,稀客地图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世界旅游地图,这是崔光日面临的第一个挑战。从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出发,崔光日身经百战,走了20年的通信、人工智能、互联网的技术之路。“只有真正的挑战,才能让一群极客兴奋起来”。在崔光日的带领下,在一个接“地气”的创业孵化器内,历时592天夜以继日的研发,一个创业团队完成了实现世界地图的壮举。

稀客地图的第二个挑战是如何获客,毕竟境外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秩序和用户习惯。最初,稀客地图也搞过一些在韩国的落地促销活动,但明显客户的留存率不高,似乎不接地气。崔光日总结,“客户买不回来”。稀客地图必须更谨慎的寻找市场切入点。

不负有心人的是,中国最大的出境通信服务商“环球漫游”却在这时看中了稀客地图的潜力,即成为稀客地图的天使投资方,更成为市场推广的合作渠道。两者的结合颇有彼此拉拔,相互促进的作用。前者的用户必定为出境游客,而稀客地图正好锁定这批用户,顺利成章的实现了露出机会。

JV点评

JadeValue投资于稀客地图,既是对出境游市场的高度认可;也是为各种可能的旅行保险场景铺垫了一条市场通路。作为对帮助创业者的承诺,JV不仅会投入资金,更会协助稀客地图确定市场发展战略,寻找市场渠道,将理念变成落地的生意,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。